01 十月 2016

教师提升课程《莫忘初衷,从心出发》

吉隆坡教育厅华文组特别为国中华文教师举办了教师提升课程,首次通过教育厅发函邀请了全州  123名华文教师齐聚一堂,于921日(星期三),早上7.30至下午4.15,在冼都王岳海礼堂共同寻找当教师的初衷——《莫忘初衷,从心出发》。


123名华文教师齐聚一堂


              早上八点,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副主席彭德生先生为此课程掀开序幕。彭先生有感中学华文教师压力重重,接收太多负能量,需外在力量帮助,华理会承诺随时准备提供华文教师任何形式的援助。


                大会第一场讲座主讲人是马六甲前督学刘荣禧督学,讲题是《认识大马华教历史,谈华文教师使命》。

前督学刘荣禧督学

              刘督学的课就像一条时光隧道,他带领全体与会者回顾本国百年华教历史,从1815年马六甲私塾的华校设立,1900-1940现代新式学校教育时期,日治时期华校校舍遭毁,师生遭残杀的黑暗时期,一直到华教现况, 让老师们深深体会先贤办校一路走来的艰辛。刘督学谈述各大华教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其动之以情,同时晓之以理,明之以义的分享,让老师们对这位虽已退休, 仍紧系华教的督学的真诚深感动容。

               小休后,由陈炳易博士主讲的讲座——《从母语教育的视角看语文》于早上10.45开始。陈博士深入浅出的为大家剖析了母语教育的内涵,母语教育其实是一种语言教育,只有母语本身所体现的母语文化和母语精神才能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陈博士强调我国华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些文化素养是二语教学无法培养的,所以本国华文应以第一语言教学,我们应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通过文本感受及品味语言。 

陈炳易博士


              陈博士也与大家分享了华文教育肩负的文化使命。谈起本国华文教育面对的挑战,他提出几项建议,如开发更多教学交流平台、学术研究、阅读课以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充分体现了博士的高瞻远瞩。


               午餐后,第三场讲座《还能更精彩》于下午1.45开始。主讲人是教育部副部长特别事务官张瑞慈。张瑞慈也是吉隆坡前督学。张前督学强调振兴民族在教育,振兴教育在老师。现在新生代的成长背景,重视自我实现,社会变迁快速与竞争等等,使老师们面对非常严峻的挑战。面对时代的发展,教师角色随着改变,社会必然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她勉励老师们执善固执,追求自己内心的和谐,以站稳岗位,同时也需达到外在和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前督学张瑞慈


             张前督学提醒老师们莫忘初心,秉持职业理想,在社会情境中找准定位,恰当行事,做到与现实保持一致,达到良好的角色适应,发挥育人的本分。教师除了要有职业良心,也需具备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她希望老师们都能热爱生活,有勇气创新,热情于教育教学事业。


许小莲督学  
     
                这项教师提升课程在许小莲督学致闭幕词后,在下午4.15圆满结束。123名老师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希望回到职场做个快乐的老师,勇于 维护自己的母语教育,造福子嗣。

张玉群报道
更多照片请点击http://album.blog.yam.com/klkpbc&folder=1078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