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办单位: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马大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马大High Impact Research、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日本一个亚洲基金会、国立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星洲日报文教组
日期:2015年6月27日(星期六)至2015年6月28日(星期日)
时间:9.00am-5.30pm
地点:马来亚大学文学院A讲堂
费用:公众RM120 学生RM80(包括午餐、茶点、论文集和证书)
人数:只限200名
询问:高同学 (03-79675641 , oneasiafoundation.um@gmail.com)
汇款:
银行:CIMB BANK
姓名:KAO POW LING
账号:7019415619
汇款后填写报名表格,并将汇款证明电邮至 oneasiafoundation.um@gmail.com。
发表人名单:
A)研究生组
1严敏敏(马大中文系,硕研):土著生就读华小:推动因素
2尤雪莉(马大中文系,硕研):体貌、惩罚与疼痛——论马华文学中华工的身体隐喻
3张康文(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中文系,硕研):论战后与独立初期马华作家对鲁迅的记忆:从〈阿Q正传〉的改写谈起
4蔡译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研):温瑞安马、台、港三地迁徙与创作 ——以“四大名捕”系列为例
5郭联福(马大中文系,博研):论1895-1900年新加坡文学传播的媒介生态特征——以丘菽园及其《五百石洞天挥麈》为研究视角
6简丞佐(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硕研):出入岛屿—论金庸小说中的岛屿建构
7吕倩如(国立台北大学,硕研):玄幻之境与人生现实 ──论沧月武侠小说「鼎剑阁系列」的人性刻画
8戴宁(首都大学东京,博研):中日混血儿女的自我形成及受多文化家庭的影响
9杨富闵(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博研):五〇年代台湾文学另一章──从刘非烈及其「小说广播化」现象谈起
10刘亦修(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研):印尼民谣《Bengawan Solo》从战后东亚与东南亚之翻唱现象
11廖绍凯(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研):当代台湾华文小说与內向世代
12魏亦均(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研):辐辏的「民国」:台湾文学与马华文学的互涉与流动——以「绿洲社」、「神州社」为主要考察对象
13萧晴方(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研):当代旅台马华作家的原乡书写:以龚万辉及黄玮霜为例
B)公开组
1雷信来(中国大理大学,副教授):南诏大理国对唐宋王朝的历史文化认同
2廖冰凌(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助理教授):马来西亚独立中学《华语》课本中的台湾元素
3崔彦(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待确认
4黄美冰(韩江学院,系主任):文学总动员——21 世纪中、港、台、马华文学活动探究
5贾颖妮(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去污名化:1990年代以来马华文学中的混血儿书写
6潘建国(北京大学,教授):《西游记》与中国古人的“修心”理想
7何逸敏(新加坡国际学校,讲师):中国话剧在新加坡
8潘碧华(马大中文系,博士)、蔡晓玲(马大中文系,博士):台湾作家骆以军对马华作家龚万辉的影响
9伍燕翎(新纪元学院,系主任)、罗燕婷(新纪元学院,讲师):台湾现代文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以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教材为研究个案
10陈湘琳(马大语言暨语言学学院,博士):马华诗文中的台湾影响
11洪淑苓(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台湾文学在马华杂志中的显影
12黄美娥(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台湾中学国文教科书和马来西亚独中华文教科书的「关系性」与「比较论」探讨
13张文薰(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台湾校园文学期刊与马华文学
14苏硕斌(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台湾文学在大马的轨迹:文化机制与知识传播之调查
15李锡锐(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硕士)、杨建生(博士)、王梅清(硕士):鱼与其他动物的配对在华巫习语中的文化意涵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