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十一月 2015

中华华中夺得益宝多杯文学创作赛全场总冠军

一年一度由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教育局华文组主办及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协办的文学讲座、现场作文赛暨文学创作赛颁奖礼,已于2015年11月14日(星期六)在吉隆坡中华华中大讲堂顺利举行,并吸引约二百人出席。

大会首先举行文学讲座《有的事,不妨让小说来做》——“谈我心目中的好小说”,由本地著名小说家梁靖芬小姐主讲。她一开始就以马尔克斯的故事为例,娓娓地道出她心目中的好小说。她强调一部好的小说能让读者打开眼睛,具张力而且利用“少”来说出“多”。此外,好的小说能留下想象空间给读者去思考,并把感受营造出来而不是写出来。她建议学生多阅读一些好的小说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休息过后,教育局华文科许小莲督学致词。她借此机会感谢益宝多株式会社的廖桂萫董事长鼎力支持,惠借场地的中华华中吴志强校长,联谊会顾问李忠有督学,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理事们及带队的老师们无私奉献,使到大会顺利举行。她也感谢作为创作比赛推手的华文老师们,他们给予学生的鼓励,造就了许多学生喜爱写作并获奖。许督学强调文学作品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最后,她希望明年有更多的学生参与文学创作。
 
接着廖桂萫董事长致词。她说该公司本着取之社会,用诸社会的精神,一直以来都赞助联谊会主办文学创作赛。廖董恭贺获奖的同学,她也勉励未获奖的同学不要放弃。她认为现在的学生很操劳,因此必须采取行动,做吸氧的运动,也要有均衡的饮食,注重作息,才能享有健康体魄,进而在学业和课外活动方面有更卓越的表现。随后,廖董在李忠有督学和许小莲督学的见证下,移交一万令吉支票给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副主席侯燕琴主任,以充作益宝多杯创作比赛的经费。随后进行颁奖仪式,而节目的最高潮,就是廖董颁发2015年益宝多杯创作赛全场总冠军杯给吴志强校长。值得一提的是中华华中连续两年夺得该创作赛全场总冠军。
 
最后,李忠有督学为创作赛作讲评。他称,创作要靠实力,这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他劝请同学们早日投稿,不要在最后一分钟才投稿,导致许多老师应接不暇。他也强调同学们要多阅读,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扩大他们的视野,以期创作题材方面新颖并具感染力。
 
大会在中午十二时半圆满结束。



益宝多廖桂萫董事长在李忠有督学和许小莲督学的见证下,移交一万令吉支票给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副主席侯燕琴主任,以充作益宝多杯创作赛的经费

益宝多廖桂萫董事长在许小莲督学的陪同下颁发2015年度“益宝多杯”创作赛全场总冠军杯给中华华中的吴志强校长
 
           
勇夺2015年度“益宝多杯”创作赛全场总冠军杯的中华华中的同学与校长、主任及督学大合照

更多照片请看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slideshow.php?a=klkpbc&f=10697325&i=27421393&p=0

27 九月 2015

2015年第一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

恭喜本会会员陈瑞玉师与叶秀凤师
荣获第一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



贡献华教成楷模 6人获杰出华文教师奖 

 2015年9月27日

(加影27日讯)2015年第一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今天举行颁奖典礼,表扬6名来自华小、独中或私立中学及政府中学华文教师 的杰出贡献,并希望以此作为华文教师界的楷模。

这项奖项是由大马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及吴德芳基金联办,新纪元学院协办,旨在鼓励及发掘优秀的华文在职教师,鼓舞他们的士 气,进而提升教育品质及表扬华文在职教师的教育专业。 奖项名额6个,即吴德芳华小华文教师奖2名、独中或私立中学华文教师奖2名及政府中学华文教师奖2名。 贡献华教成楷模 6人获杰出华文教师奖

6名得奖者分别是,来自柔佛新山烈光镇培智华小的陈含黎、吉打双溪大年新民B校的蔡妮臻、砂拉越古晋中华第一中学的陈应桐、 柔佛居銮中华中学的廖国平、吉隆坡甲洞卫星市国中的叶秀凤,及吉隆坡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的陈瑞玉。

带动读书风气 
大马留台联总总会长拿督李子松为颁奖礼致词时说,通过这项活动课发掘更多优良教学品质的华文教师,以表扬他们在教育领域的 功绩,无形中也塑造更充满爱心及热心教育工作的社会形象,从而带动读书风气及校园文化。

“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的困局下,担任华文教师确实会比其他行业更具挑战性。”

 李子松说,评审从来自全国31份推荐名单中,经严格审核,最终遴选出上述6名得奖教师,并希望这些教师凭借荣誉,在华文教学 的漫漫长路上,更精益求精,将华文教学的功能发挥得更淋漓尽致,培育更优秀的新一代。
 “2015年第一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可谓意义重大,不但抛砖引玉,也承先启后,充分展现出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精神。”

感谢老师鼓励学华文 

李子松说,在国中方面,华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及顶着压力下,把华文植入学生心里。
 “随着大中华圈的崛起,华文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而近年来,也有许多国中生赴台升学,特别是海青班课程,他们回马后都 有不错的发展。他们应该都非常感谢当年有老师鼓励他们学习华文。”
他说,这项奖项也将列为留台联总的常年活动,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华裔企业家发挥社会责任,设立杰出教师奖,表扬劳苦功高的教 师。

出席嘉宾包括驻马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副代表程祥云、吴德芳基金主席丹斯里吴德芳、筹委会主席张济作、新院副院长文平强博 士、教总主席王超群等。

程祥云:提升教学水准 
驻马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副代表程祥云说,办事处对这项活动非常注重,此项活动意义重大,因为这项活动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尊师 重道、表扬杰出、传承文化。
“教师辛苦奉献,对于好的教师,我们必须表扬,让他有个示范作用,提升教学水准。”
另外,他认为这个活动就是传承中华文化,因为没有华教就没有中华文化;若无华文教师辛苦奉献,传承中华文化是困难的。
程祥云也感谢吴德芳把这个奖项的构思化成华团华社的动力,让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下去,让华教做得更好。

6位在杏坛服务超过20年的资深华文教师得到评审团的肯定,荣获杰出华文教师奖的殊荣。左起为叶秀凤、陈瑞玉、 蔡妮臻、陈含黎、陈应桐及廖国平。


6位得奖教师感言

陈含黎:华文教师很精彩
陈含黎感恩吴德芳设立这项奖项,让她有机会告知天下:当华文教师可以很精彩! 当看到学生荣获国内外比赛第一名时,她顿悟及震撼,华文老师能造就许多学生,创造奇迹,还能让学生在世界舞台占有一席之 地。 “华文老师,是为学生的求学生涯增添色彩而来的。”

蔡妮臻:根在,希望在
蔡妮臻感恩在教育路上25年,能获此殊荣。 她说,她喜欢把学生称为孩子,因为他们就是赋予她教育生命的血和肉。 “我爱华文,更崇敬中华文化;我常和孩子们说,你们是家里和民族的希望;今天我对教育的使命受到肯定,我要和我对孩子们共 荣,因为:根在,希望在。”

陈应桐:开创华教春天
陈应桐感谢先贤的办学,让华教有了薪传的基础;也感恩族魂林连玉及前董总主席林晃昇,前者维护母语教育,使华教一脉相承; 后者创办统考,使独中生出路广阔。 “持续了半年的董总风波使我们痛心疾首,却也给我们很多启示,是到了应该反省及检讨的时候。 “华教是否能与时并进,是否具有充分的前瞻性?这些都有待我们思考。” 他认为,其实华教的最大精神就是灌输人文精神及理性智慧,当我们要求别人给我们多元化教育的时候,我们在多元化的融通性方 面,自己又实践了多少? “希望在华教的转捩点,我们能重新振作、团结一致,开创华教的春天。”

 叶秀凤:感恩获华社认同
在吉隆坡甲洞卫星市国中执教24年的叶秀凤说,虽然在体制上,华文被边缘化,但在精神上,历届校长、行政人员、同事及华文教 师团队的合作精神依然让她深深感激。 “此刻,我必须很自豪地说:我觉得很自豪,这个奖项让我觉得很骄傲。” 尽管过去她曾获得单位的表扬,但她认为,国民中学的教师可以获得华社的认同,看到国民中学华文教师的付出,让她非常感恩。 “春风化雨二十余载,荣获此奖项,我要感恩身边的朋友、同道,更要感谢父母及家人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 “往后,我仍然会继续在教育的园地播种、灌溉;扎根文化、深耕教学、永不言弃。”

陈瑞玉:不悔为华教奋斗

陈瑞玉指出,她深陷杏坛,为华教奋斗,是终生不悔的民族事业。 “我一直秉持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理念从事教育工作。 “这份奖无疑给了我肯定,让我勇敢且自豪地说:红烛的风采在于燃烧时兑现了自己的价值。” 廖国平:发挥影响力 廖国平透露,当老师是他从小的志愿,因为他想要戴眼镜、穿皮鞋。 “对我来说,教师其实是非常伟大的工作,因为你可以发挥你的影响力;而发挥影响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至少我感觉我的学生愿意接受我的教导,这是我担任华文老师在教学方面,感到欣慰的事。”


(新闻取自南洋商报



其他报道
星洲日报(李子松:向吴德芳看齐.“企业家应设教师奖

中国报(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程祥云:传承中华文化 华文老师任重道远

东方日报(6人获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




第一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得主专访

陈瑞玉师
星洲日报:[20150908痛心国中母语班命运.陈瑞玉力挽华教
中国报:[20150923]首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撒种栽培提倡阅写 陈瑞玉灌输学生捍华教

叶秀凤师
星洲日报:[20150912叶秀凤讲课很有趣.学生从此爱上华
中国报:[20150921]首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教书育人从不后悔 叶秀凤耕耘终有收获





09 八月 2015

2015年吉隆坡高中华文训练营顺利进行

63所学校 1064学生踊跃参与
 
(吉隆玻5日讯)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教育局华文组、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洗都中文华小董事部及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联办的2015年吉隆坡高中华文训练营,于2015年8月5日(星期三)在吉隆坡冼都中文华小王岳海大礼堂顺利举行。
 
此项活动在当天早上午八时正式开始。首场讲座由来自尊孔国中的黄雪蓉老师分享其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考生们讲解古文作答技巧。她说只要掌握好技巧与懂得揣摩词汇的含义,学习古文其实一点都不难。


来自尊孔国中的黄雪蓉教师分享其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考生们讲解古文作答技巧。


她说只要掌握好技巧与懂得揣摩词汇的含义,学习古文其实一点都不难。

接着由甲洞卫星市国中的林佩芬老师来与同学们分享掌握现代文的秘诀,就是要从欣赏文章开始做起。小休了十五分钟后,接着出场的有人气极旺的中华国中陈瑞玉老师讲解如何以最简单的方式概述文章。尽管她抱病上阵,但其独到的教学方式依然让考生们听得如痴如醉。

甲洞卫星市国中的林佩芬老师

中华国中的陈瑞玉教师讲解如何以最简单的方式概述文章,其独到的教学方式让考生们获益不浅。
 
听过了三位老师精彩的讲解后,大会在中午12点进行开幕仪式。

开幕嘉宾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上议员致开幕词。张盛闻表示,国中是未来教育的摇篮,也是未来师资的重要来源,因此希望各界人士能给予他们支持,以鼓励更多学生在上了国中以后继续报读及报考中文。过后,张盛闻在许小莲督学、主席伍爱群
老师、洗都华小董事长王鸿财与诸位董事嘉宾的陪同下,喊出“学习华文,永不言弃”口号后鸣锣三下,并宣布2015年吉隆坡高中华文训练营正式开始。

当天出席者还包括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第二副主席彭德生、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教育厅华文科督学许小莲、吉隆坡华小督学林桉民、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顾问拿汀何镇平,以及冼都华小的杜淑菁校长。参与吉隆坡高中华文训练营的学校共有63所,包括4所独中,学生人数共有1064位。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学生的早餐及午餐及租赁堂皇的礼堂的一切费用都是由洗都中文华小董事部赞助,他们热爱华教的精神确实令人敬佩。
 
午休后,出场的有来自斯理柏迈苏里国中的赵凡慧老师。她指导考生们如何写好应用文,掌握好正确的写作格式。来自康乐国中的资深华文教师叶凤梅以其独特演唱方式教导学生们如何掌握诗的意象,轻松学习古韵文。甲洞卫星市国中的叶秀凤老师则传授如何让作文出彩的妙招,让考生们不再为写作而烦恼。主讲的老师们个个经验丰富,她们精彩的讲解,让所有出席的莘莘学子受惠不浅。




斯理柏迈苏里国中的赵凡慧教师传授考生们如何写好应用文,掌握好写作格式。






来自康乐国中的叶凤梅教师以其独特演唱方式教导学生们如何掌握诗的意象,轻松学习古韵文。



甲洞卫星市国中的叶秀凤教师传授如何让作文出彩的妙招,让考生们不再为写作而烦恼。

最后一个环节是交流环节。许多学生提出他们所面对的问题,过后都获得了主讲老师们详细的解答。本年度高中华文训练营于下午三时半在融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大会司仪郑玉表教师欢迎大家出席2015年华文训练营。

学生们专注地聆听主讲老师教授的作答技巧,期待在考场上能够派得上用场。

学生们都被主讲老师的幽默逗得开怀大笑,场面一片轻松。


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席伍爱群教师致欢迎词,感谢大家踊跃出席。


洗都中文华小董事长王鸿财致词。


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上议员致词。


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上议员与嘉宾们主持开幕仪式,鸣锣三响以示2015年吉隆坡高中华文训练营正式开始。


讲师们上台领取感谢状后与嘉宾们合影。


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席伍爱群教师从拿汀何镇平手中接收赞助活动经费的支票。


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教育局华文组许小莲督学致闭幕词。


更多相片请看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slideshow.php?a=klkpbc&f=10656459&i=27289936&p=0

05 八月 2015

[星洲日报]张盛闻:华文师资摇篮‧应关注国中华裔生

(吉隆坡5日讯)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表示,许多热爱华教的善心人士认为只有华小及独中才需要华社的帮助,往往忽略了国中的华裔学生也是我国未来华文师资的重要摇篮。



张盛闻(左四)在高中华文试卷作答技巧练习营开幕典礼上主持鸣锣仪式。左起为伍爱群、何镇平及王鸿财;右一起为杜淑菁、许小莲、林桉民及彭德生。(图:星洲日报)


“我希望更多的善心人士、热爱教育的人士能够看到国中是重要的一大军队,国中报考华文的精英是未来师资重要的来源,没有他们,华教是走不下去的。”

今日新官上任满“一星期”的张盛闻今日为高中华文试卷作答技巧练习营致开幕词说,他在任内着向青年团或关心华文教育的团体,展开更多活动支持国中的华文学会及华文班。

他认为,许多热爱华文教育的人,很多时候把太多的目光只放在华小和独中,常常在国中华文班或者华文学会的师生对外筹款时认为是政府学校而不愿伸出援手。

支持鼓励报考华文

他强调,国中也有热爱中文的学生,他们也是未来华文师资的重要来源,因此希望外界同样也能给予他们支持,以鼓励更多学生在上了国中以后继续报读及报考中文。

一同出席新闻发布会的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副主席王鸿财,也趁机当场向张盛闻表达其对早前的国中师资调查因标签错误的问题,结果显示为师资过剩的担忧;以及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UPSI)去年7月的19名毕业生至今还未受委派执教的问题。

他也透露,该理事会将会在2星期内呈上师资问题解决方案予张盛闻,希望他能参考该理事会的建议,拟定相关对策。

上述高中华文试卷作答技巧练习营是由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吉隆坡教育厅华文组及冼都中文华小董事部联办。

出席者还包括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第二副主席彭德生、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教育厅华文科督学许小莲、吉隆坡华小督学林桉民、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顾问拿汀何镇平、主席伍爱群及冼都华小董事杜淑菁校长。

没说“华文不需太好”

张盛闻澄清,他绝对没有“华文够用就好,不用太好”的主张。

“在讨论报考中文科时,我们进行了许多讨论,但新闻标题一出来就是,张盛闻说,华语不需要太好,够用就好(的言论),我们一定要保持跟世界接轨的中文水平,而不是我们自己关起门来孤芳自赏的,(我)绝对没有(发表)中文不需要太好的类似言论。”

他说,他在受委教育部副部长一职后,网上有人频频转发其以前的新闻报道对他加以攻击,指他曾发表“华文不太重要不用考得这么好,随随便便就好”的言论。

他强调他只是认为,英文及马来文并非华人的母语,但成功考获A及A+的英文科及马来文科的华裔学生比例却往往比中文科来得高,如果非母语科都能考A+,为甚么自己的母语却不能呢?

他说,他认为必须掌控多种语言,他也呼吁在场1千200名报考SPM中文科的学生不要放弃学习英文及马来文。

(星洲日报)

 

16 七月 2015

活动推介:小农夫体验式农业教育活动

日前收到秘书黄伯芬老师寄来的邮件,提供了有关系列的小农夫体验式农业教育活动。希望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看看,鼓励更多人参加。

原邮件如下:

秘书,

本公司将举办系列的小农夫体验式农业教育活动。
通过各类体验式农业教育活动,老师和学生将能获得全面性的德智发展。
在此,本公司诚意邀请贵会配合本公司推广小农夫体验式农业教育课程。
有关小农夫体验式农业教育课程的详情,请参阅附件。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络S.K Wong h/p:  017-8899511)
谢谢!
S.K Wong
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r
Eco Win Enterprise   

Tan Team Chai 019-2419511
 
阅览网页:  http://www.mchg.com.my

更多详情:

1 Little Farmer Brochure.pdf
 
 
2 Natural Day Trip.pdf
 

3 Fruit carnival brochure
 

10 六月 2015

活动介绍:2015亚洲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联办单位: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马大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马大High Impact Research、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日本一个亚洲基金会、国立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星洲日报文教组

 
 
日期:2015年6月27日(星期六)至2015年6月28日(星期日)
时间:9.00am-5.30pm
地点:马来亚大学文学院A讲堂
费用:公众RM120  学生RM80(包括午餐、茶点、论文集和证书)
人数:只限200名
 
询问:高同学 (03-79675641 , oneasiafoundation.um@gmail.com)
 
 
汇款:
银行:CIMB BANK
姓名:KAO POW LING
账号:7019415619
汇款后填写报名表格,并将汇款证明电邮至 oneasiafoundation.um@gmail.com
 
 
发表人名单:
 
A)研究生组
1严敏敏(马大中文系,硕研):土著生就读华小:推动因素
2尤雪莉(马大中文系,硕研):体貌、惩罚与疼痛——论马华文学中华工的身体隐喻
3张康文(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中文系,硕研):论战后与独立初期马华作家对鲁迅的记忆:从〈阿Q正传〉的改写谈起
4蔡译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研):温瑞安马、台、港三地迁徙与创作 ——以“四大名捕”系列为例
5郭联福(马大中文系,博研):论1895-1900年新加坡文学传播的媒介生态特征——以丘菽园及其《五百石洞天挥麈》为研究视角
6简丞佐(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硕研):出入岛屿—论金庸小说中的岛屿建构
7吕倩如(国立台北大学,硕研):玄幻之境与人生现实 ──论沧月武侠小说「鼎剑阁系列」的人性刻画
8戴宁(首都大学东京,博研):中日混血儿女的自我形成及受多文化家庭的影响
9杨富闵(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博研):五〇年代台湾文学另一章──从刘非烈及其「小说广播化」现象谈起
10刘亦修(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研):印尼民谣《Bengawan Solo》从战后东亚与东南亚之翻唱现象
11廖绍凯(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研):当代台湾华文小说与內向世代
12魏亦均(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研):辐辏的「民国」:台湾文学与马华文学的互涉与流动——以「绿洲社」、「神州社」为主要考察对象
13萧晴方(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研):当代旅台马华作家的原乡书写:以龚万辉及黄玮霜为例
 
B)公开组
1雷信来(中国大理大学,副教授):南诏大理国对唐宋王朝的历史文化认同
2廖冰凌(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助理教授):马来西亚独立中学《华语》课本中的台湾元素
3崔彦(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待确认
4黄美冰(韩江学院,系主任):文学总动员——21 世纪中、港、台、马华文学活动探究
5贾颖妮(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去污名化:1990年代以来马华文学中的混血儿书写
6潘建国(北京大学,教授):《西游记》与中国古人的“修心”理想
7何逸敏(新加坡国际学校,讲师):中国话剧在新加坡
8潘碧华(马大中文系,博士)、蔡晓玲(马大中文系,博士):台湾作家骆以军对马华作家龚万辉的影响
9伍燕翎(新纪元学院,系主任)、罗燕婷(新纪元学院,讲师):台湾现代文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以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教材为研究个案
10陈湘琳(马大语言暨语言学学院,博士):马华诗文中的台湾影响
11洪淑苓(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台湾文学在马华杂志中的显影
12黄美娥(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台湾中学国文教科书和马来西亚独中华文教科书的「关系性」与「比较论」探讨
13张文薰(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台湾校园文学期刊与马华文学
14苏硕斌(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台湾文学在大马的轨迹:文化机制与知识传播之调查
15李锡锐(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硕士)、杨建生(博士)、王梅清(硕士):鱼与其他动物的配对在华巫习语中的文化意涵对比